以风险管理推进国有企业惩防体系建设
近年来,重庆市国资系统运用风险管理探索并将惩防体系各项要素植入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之中,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入手,排查腐败风险,健全内控机制,构筑制度防线,在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的基础上,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推进改革,使惩防体系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围绕排查腐败风险,开展风险信息收集
突出信息收集的全面性、系统性和超前性,既重视收集当前的腐败风险,又重视收集可能发生的腐败风险,为风险识别奠定基础。
广泛收集腐败风险信息。重庆长安工业集团围绕物资采购、关键技术、安全环保、大额资金管理等事项,采集116份《风险信息》,经过认真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形成上下联动、内外联动、整体联动预防腐败风险机制。
收集其他相关风险信息。按照“不同风险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转化”的实际,大力推进其他风险信息收集工作。一些企业将风险信息收集触角延伸至企业生产经营、资本运作、物资购销、工程建设、招投标管理等方方面面,将可能发生的风险纳入收集范围,掌握变化趋势,提出思想教育、制度设计、监督管理等方面的预防措施。
认真排查腐败风险。在收集分析腐败风险信息的基础上,根据内外部环境因素,预测并排查腐败风险,为治理腐败提供依据。重庆电力公司结合腐败风险信息收集,在六大领域开展“反违章” 腐败风险排查工作。同时,按照教育常态化、制度系统化、监督立体化、责任目标化、惩处规范化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发挥惩防体系建设各要素之间的协同配合作用。
围绕重点领域环节,开展腐败风险识别
按照惩防体系既落实工作任务,又防治腐败风险的要求,围绕企业管理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腐败风险识别工作,提高预防腐败工作能力。
建立腐败风险识别体系。探索并建立三级腐败风险识别体系,在执行层面,由业务部门和重点岗位人员等组成,通过对生产经营流程执行情况的辨识,识别执行中的腐败风险;在专业监督层面,由纪检监察、人力资源、审计、财务、法律等部门组成,通过对监督情况的辨识,识别在监督过程中发现的腐败风险;在决策管理层面,由股东代表、董事、监事、党委成员、经理班子成员等组成,通过召开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党委会、总经理办公会、风险防控会、反腐倡廉联席会,对跨专业跨部门的重大腐败风险实施综合识别。
确定腐败风险重要领域。将腐败风险识别由过去以人为主转变为“人、岗”结合,突出对信访举报、效能监察、监事会监督、审计监督和巡视工作中发现风险的识别。重庆机电集团围绕决策、财务、营销、人事、工程建设、物资采购、招投标管理等事项,查找并识别可能发生的腐败风险,确定预防腐败风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预防和治理腐败找准方向。
风险识别融入企业管理。坚持将风险识别贯穿于企业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突出风险防范、治理腐败与企业经营管理的结合,把防治腐败风险纳入惩防体系建设之中,把反腐倡廉任务落实到单位和个人。针对识别的腐败风险,建立健全包括“三重一大”决策、领导人员薪酬管理、职务消费、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规章制度,健全保障制度执行机制,形成用制度规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防范腐败风险工作格局。
围绕确定风险等级,开展腐败风险评估
按照风险评估标准,分析腐败风险发生的可能和对企业的影响程度,确定风险级别,加强腐败风险管理。
抓好风险评估工作。重庆市国资委先后出台《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关于实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保证金制度》,重庆市国资系统国有企业结合实际,突出风险评估工作重点,推进风险评估、方案审定、情况报告和问题解决。根据风险评估级别,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制定并完善预防腐败风险计划,按照“慎重授权、合理分权、有效制权”的要求,大力开展国有产权进场交易,实现了交易资产保值增值,创下交易品种、交易宗数等“七项全国第一”。
评估固有腐败风险。在对固有腐败风险和控制状况开展风险辨识、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内部控制、优化措施和强化管理,实现风险量化和分解。部分企业制定腐败风险定性和定量评价标准,建立风险坐标图,明确企业剩余风险。重庆高速集团在评估“二环八射”高速公路建设招投标中出现的围标、串标及泄标等问题后,完善招投标管理办法,委托国有招标集团实施公开招投标,实现了工程优质、成本下降、干部安全。
用好风险评估结果。把风险管理和惩防体系建设所关注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作为重要控制点,把风险评估结果纳入企业内控优化设计和内部控制测试范围,作为优化流程、完善制度、强化监督的重要依据,达到风险防范、治理腐败与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部分企业围绕整体上市和重大工程建设,引入第三方中介机构监督,及时获取评估信息,及时落实整改建议,防止腐败问题发生。
围绕解决腐败风险,推进惩防体系建设
按照惩防体系建设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要求,制定防治腐败风险措施,通过完善工作内容、突出工作重点、制定防范措施、实施流程再造,提高治理腐败科学化水平。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重庆市国资系统各级纪检监察机构发挥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组织协调作用,与监事会、审计、财务、人力资源等部门建立联席会制度和网上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沟通与资源共享。围绕腐败风险,实施星级预警和管理。对2星及以下的腐败风险,加强教育并持续关注;对3-4星腐败风险,及时制定措施加以解决;对5星腐败风险,立即着手解决。一些国有企业规范权力运行,加强腐败风险动态预警,同时,综合运用重大事项公示、职代会监督等手段,推动监督关口前移。
制定风险管理办法。按照风险管理标准,重庆银行开展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履职评价,将腐败风险收集、识别、评估、解决等纳入考核体系,对于可能发生的腐败风险,通过开展中层及其以上人员任前谈话,做到事前防范;通过问责谈话和对重要岗位人员行为失范的监察,做到事中控制;通过对稽核中发现问题的查处和纠正,做到事后监督。
实行权力流程再造。针对权力运行流程中可能发生的腐败风险,制定和完善制度措施,建立起“权责明晰、程序严密、运行公开、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部分企业通过OA系统实施网上办公,科学分解和设置操作权限,实现网上公务实时监控和权力运行流程再造。一些企业通过局域网实行党务、厂务公开,实现对权力的有效监督。
开展防治风险工作。按照惩防体系建设的要求,坚持突出重点。在教育方面:根据风险信息提示,明确教育重点,开展以党性党风党纪为重点的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打造“干净干事”、“贪耻廉荣”的企业廉洁文化,推动教育防腐。在制度建设方面:根据风险信息提示,督促企业查找制度建设方面的短板,健全“三重一大”决策等一系列反腐倡廉制度,增加制度刚性,提高制度执行力,推动制度防腐。在监督方面:根据风险信息提示,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机制,着力形成监督合力。重庆联交所将潜在腐败风险纳入处置预案,创新监管工具,对场内现场交易、电子竞价交易开展实时监控,严肃查处场外交易,实现国有产权在政策、种类、地域、网络和监管上的全覆盖,被国务院国资委称为国有产权阳光交易“重庆模式”。在惩治方面:根据风险信息提示,建立完善信访举报、初核、立案、惩处等工作机制,健全查办案件协调机制,始终保持对腐败行为的严厉惩治态势。
运用风险管理推进国有企业惩防体系建设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面对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重庆市国资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惩防体系建设,提高反腐倡廉科学化水平,为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保证。(作者单位:颜建禄 李波重庆市国资委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