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廉政文化建设应当杜绝铺张浪费
搞好基层廉政文化建设本是一件弘扬廉洁文化,树立社会正气和崇尚清廉、务实之风的好事,是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责无旁贷的责任。近年来,不少地方都在基层廉政文化建设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建起了一批廉政文化宣传点,如廉政文化墙、专栏、基地、长廊等,为廉政文化在基层的普及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有的地方、有的单位,却借着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的由头搞起了铺张浪费。有的基层单位把廉政文化专栏建成一排厚实的不锈钢框架,购置昂贵的宽幅LED显示屏、大型的多媒体音响设备等,有的建起了豪华大气的“廉政文化长廊”,甚至不惜重金打造富丽堂皇的“廉洁文化主题公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和财力,造成了铺张浪费。
最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又给基层廉政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迎来了新的春天。但是,笔者认为,各地在抓基层廉政文化建设活动中,应当避免出现铺张浪费的问题。
基层廉政文化建设,首要的就是要突出“弘扬廉政文化”这个主题。就是要在规划方案的制定、活动的组织实施和成效评估等方面,突出“清廉”意识、廉洁导向和廉政要求,以是否有利于弘扬廉政文化、符合廉政要求为评判标准,而不能搞成只注重设置一些带有“廉洁”、“廉政”字样、图案、影像资料的奢华的硬件设施,一掷千金地搞“廉政文化亮点”,甚至按照旅游景点级标准来建造,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样的做法有悖于“廉洁”精神和“廉政”要求,大有铺张浪费之嫌,不但让廉政文化变了味儿,还可能起到南辕北辙的负面宣传作用,实在是得不偿失。
抓基层廉政文化建设,就是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载体,将“廉洁”思想和“廉政”要求灌注于大量的有形实物媒介和无形的文化活动介质,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和途径展示给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大力营造崇尚廉洁的优良文化氛围,让廉政文化活动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净化社会风气。让廉洁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根植于大脑深处,增强党员干部自觉抵御腐败文化侵蚀的能力。
加强基层廉政文化建设,应当抓好七个环节的工作:一是要突出廉政主题。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要把“弘扬廉洁思想、践行廉政要求”作为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的主线,贯穿于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的始终,大张旗鼓地弘扬廉政、倡导廉政、践行廉政。二是要围绕工作大局。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大局来谋划廉政文化建设,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活动,让廉政文化建设为推动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三是要体现廉洁精神。要在基层廉政文化建设活动中体现廉洁精神,落实廉政要求,厉行节约地开展基层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千万不能借着廉政文化建设之名搞攀比,重投入,搞铺张浪费。四是要营造舆论氛围。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和报刊等大众媒体覆盖广、群众关注度高的特点,设置固定的廉政专栏,努力营造高密度、“全天候”、立体式的廉政文化舆论氛围。五是要加强廉政文化教育。要把针对基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廉政教育作为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的核心工程来抓,每年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开展至少一次的集中式廉政党课专题教育,教育党员干部筑牢廉政思想,增强党性修养和自觉抵御腐败的定力。六是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活动。创新载体,将廉洁思想融入不同形式的群众性文体艺术活动,寓教于乐地展现出来,让基层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喜闻乐见,受到廉洁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七是要构建廉政文化长效机制。树立牢固的崇廉思想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通过大力的廉政文化建设来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各级党委政府要建立一套打“持久战”的长效机制,对廉政文化的建设要紧抓不放、长抓不懈。(四川隆昌县纪委宣教室 成应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