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许昌市“五个一”全力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程
按照中央、河南省纪委部署,河南许昌市结合地方实际,探索创新,精心组织,科学谋划,突出重点,营造氛围,深入推进加强廉政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工作。
一、试点先行,趟出一条成功路子。一是先试先行,率先突破。2011年初,许昌市将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作为年度重点工作安排部署,选取了市土地局、国税局、地税局等权力相对集中的重点部门先行试点,各县市区也先后在重点部门进行了积极尝试。二是深入调研指导,积累经验。市惩防办组织3个调研组,分赴各试点单位调研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重点督促、分类指导,及时发现亮点、特色,以及存在的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三是总结成果,全面推广。今年初,该市连续刊发专期简报介绍试点单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经验,及时召开全市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推进会,总结推广经验。
二是立足实际,树立一种廉洁理念。提出了实施“4321”廉政风险防控工程(通过4步排查,实行3期防控,突出重点领域、重要岗位,树立1个廉洁理念)的工作思路,全力打造“廉洁之城”。围绕这一理念,该市确立了宣传发动、重点打造、持续推进、总结提升“四步走”的工作方针,抓住“查得准、防得牢、控得住”关键环节,紧盯关键人群,抓好风险排查,完善防范机制。并结合市情,制定《党员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日常教育规范》、举办廉政风险防控“十大精品制度评选”、廉政风险防控征文比赛、“一把手”廉政风险防控培训班等活动,营造以廉为荣的社会风尚,塑造务实清廉的公职人员形象。
三是宣传发动,营造一种浓厚氛围。一是加强舆论引导。在《许昌日报》发表《答记者问》,全方位、深层次地解读廉政风险防控的概念、内涵和意义;在全市党政正职中开展“知风险、慎用权、保廉洁、促发展”廉政风险防控主题征文活动,刊发有深度言论文章,展示打造“廉洁之城”的精神风貌和工作成效。二是编发工作简报。及时反映各地各单位工作开展情况,刊登好的措施、经验、做法,指导工作开展。三是加大网络宣传。在《许昌廉政网》主页面显著位置,开辟加强廉政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工作专栏,及时发布工作动态、优秀文章、领导言论等,报道在工作创新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经验等。四是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定期发送廉政提示语,开展手机廉政短信征集活动,营造廉洁氛围。
四是把握关键,突出一个防控重点。突出领导干部这个重点,加大对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风险防控力度。一是突出对“一把手”的教育。突出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聚集等重点部门,开设“一把手”廉政教育专题培训班,通过给“一把手”上廉政党课、参观警示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片等活动,筑牢思想防线。二是突出对“一把手”的监管。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相结合,层层签订廉政承诺书,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公开栏等形式,公开“一把手”职务权限、履职情况等,接受群众监督。推行县(市、区)领导班子、党政正职年度述职述廉媒体直播试点工作,开展“一把手”电视访谈,接受社会监督。对廉政风险较高的重要部门、岗位实行“一把手”定期轮岗交流,防止自由裁量权过大产生以权谋私等廉政风险。三是突出“一把手”的示范作用。该市明确各地各单位要把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各级党政“一把手”要认真履行职责,既要搞好动员,组织有力,抓好管辖范围内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又要从自身做起,真正把自己摆进去。目前,各级“一把手”带头查找风险点,带头亮明风险点,带头制定和落实防控措施,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
五是统筹谋划,建立一套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台帐管理机制。建立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台帐,对全年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明确目标任务及完成时限,要求各单位定期报送完成情况,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开展。二是建立督导通报机制。市惩防办对照工作台帐,定期对各地各单位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工作进展慢、资料不规范、缺乏创新特色等问题的单位适时进行通报,对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及时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向纵深开展。三是建立检查评估机制。开通党风廉政建设网上评价系统和政风行风手机评议平台,通过信息监测、专项检查、日常监控、重点督查、社会评价等方式,对推进廉政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工作进行评估考核,查找漏洞,总结成效。结合考核评估结果,围绕权力运行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育、监督、改革、纠风、惩处等制度规范,推动形成有效防控廉政风险的“制度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