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创新体制机制,实现非公企业党的组织全覆盖
襄阳市坚持以创新体制机制为着力点,形成符合当地实际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机制,不断提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水平。
一、创新领导体制。针对非公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党组织体制不明、管理缺位、组织弱化等问题,综合考虑工商联工作对象、职能作用与非公党建工作目的基本一致的情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市委大胆创新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领导体制,成立了市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作委员会(简称市委非公工委),与市工商联合署办公,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市委为非公工委配备一名专职副书记,专门负责抓好此项工作,同时明确了抓非公党建工作责任主体和职能职责,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探索出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新体制、新途径,有效地解决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管理主体问题。一是建立组织体系。市委明确了市委非公工委书记由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工商联党组书记担任,工委成员由市工商联、市工商局、市统计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负责同志担任。市委非公工委领导班子按照各自职责抓好工作,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同时,他们还选配了10名政治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党员干部,定期研究分析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共同破解难题,全力推进发展。各县(市)区参照市里模式建立县级非公工委,全市上下形成了统一机构,统一领导,相关部门齐抓共管,非公工委组织协调,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领导体制。二是赋予非公工委职责。为充分发挥市委非公工委作用,市委明确规定了市委非公工委在制定非公企业党的建设规划,抓好非公企业党组织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做好非公企业发展党员的审批和党费收缴等九大职责。三是为非公工委提供保障支撑。市委发文明确要求,市县两级非公工委办公人员配备、设备设置、经费保障等方面要给予保障,并规定非公党建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还要做到逐年增加。由开始预算5万元增加到10万元。市委非公工委特别活动,单独列支经费。
二、创新组建模式。按照“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和应建尽建、依法组建、党群共建的总体要求,采取因企制宜、分类指导、分批推进的工作方法,初步探索了单建式、联建式、合建式、共建式等组建模式,做到了非公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
一是单建式。按照《党章》规定,重视抓好在有3名以上党员、党员构成合理、有合适支部书记人选、生产经营稳定的企业,单独组建党的基层组织。截止目前,全市1573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全部建立了党组织,组建率达到100%。
二是村(居)企联建式。根据“双方自愿、优势互补、工农互促”的要求,突破行业界限,与企业所在村(居委会)建立联合党组织,以企带村(居委会),以村(居委会)助企,实现共同发展。如襄阳丽波乳业有限公司只有2名党员,我们引导该公司与毗邻的营盘村建立联合党支部,探索了村级党建和企业党建相互促进的新路子。
三是企业合建式。对地域相邻、行业相近、生产经营联系比较紧密,但暂不具备单独组建条件的企业,依托龙头企业建立联合党支部。樊城区施营机电工业园于2009年建成,共有15家企业,针对园区内各企业党员人数未达到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实际,樊城区在工业园区内组建联合党组织,并采取党组织和工会组织同步筹建的方式,成立由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了党的工作和工会工作合一的工作机构,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领导人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工作构架,形成企业合建党组织建设特色。
四是商会共建式。针对专业市场、微小型企业党员少、流动性强的特点,他们依托乡镇商会、街道商会、行业商会、异地商会、外地商会开展组建工作。通过在襄阳华中光彩大市场、长虹食品城、解放中路和谷城县部分乡镇中进行“商会支部”试点,并积极向全市推广。目前,全市在2家外地商会、7家异地商会、41家行业商会、66个乡镇(街道)商会中建立了党组织。
三、创新管理机制。着重从加强规范管理入手,积极创新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管理模式,激发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活力,推动非公党建工作规范化发展。
一是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制定下发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考评细则》,对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在健全基本组织、开展基本活动、年度工作目标、阶段性工作任务、具体工作要求等方面都作了具体量化,一个季度一考评,半年一小结,年底进行考核评比。
二是建立党建工作制度。建立了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基本情况季报制度,及时准确地掌握全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进展情况,不断强化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动态管理。通过建立健全“三项机制”(责任落实机制、结对共建机制、激励保障机制),要求每个非公企业党组织都达到“三个规范”(活动阵地规范、基本制度规范、档案资料规范)的工作目标,实现了基本组织健全完善、基本队伍坚强有力、基本活动务实有效,基本制度科学管用、基本保障稳定可靠。同时,他们结合企业实际,统一印制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政策文件汇编》、《非公企业党务知识和党建工作制度汇编》、《非公企业党组织工作台账》等文件资料,下发至全市各县(市)区非公工委和规模以上非公企业。目前,全市规模以上非公企业普遍建立健全了“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员目标管理制度、发展党员制度和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等,确保了党组织生活的正常开展。
三是建立工作激励机制。通过给予政策帮扶及相关政治待遇的方式,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业主支持党建工作的热情。如高新产业开发区制定了《高新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方案》,坚持每年进行一次检查考评,将检查考评结果与政府产业扶持资金的投放挂钩。先后对16家经济发展快、党建工作开展好的非公有制企业核定申报2000多万元创新基金和火炬基金。市委还积极推荐重视党建工作、对社会贡献大的优秀非公企业家担任市级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工商联执常委。全市已有292名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担任各级人大代表,315名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担任各级政协委员,99名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担任市工商联执委,146名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担任市、县两级工商联副主席。(王传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