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领域五个方面的腐败问题亟待解决
近日,湖南桂阳县纪委、监察局在调查座谈中发现,社会领域防治腐败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一是腐蚀官员,谋取非法收益。从该县近几年查处的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看,经济类案件中涉及社会领域人员向党员领导干部行贿的占案件总数的89.4%。特别是房地产企业和煤矿老板行贿行为突出,全县大大小小房地产商和煤矿矿主几乎都有向党政领导干部行贿(或利用年节之机送商业预付卡、红包、礼金)记录。
二是商业贿赂,影响公平竞争。“两新”组织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在业务洽谈、资金往来、设备采购、原材料供应等环节,常常发生行贿索贿行为。该县近三年查处的涉及医疗、教育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中,“吃回扣”、“拿好处”、“给佣金”等问题比较突出。
三是违规从业,扰乱县场秩序。对近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各种社会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有群众形象评价为“中介不中立”、“公证不公正”、“评估不实估”。如有的市场中介组织缺乏诚信和职业道德,为谋私利,出具虚假的评估、鉴定报告、出具虚假的会计文件,扰乱社会管理和县场经营秩序。有的行业协会有强制入会、乱收会费的行为,还有的不顾禁令搞有偿达标评比。
四是贪污侵占,损害他人利益。有企业反映,聘请的经营管理人员在工程建设、物资采购、财产管理、职务消费等环节,挪用或私分企业资产、收受贿赂。也有企业主因为企业属合伙或合股企业,为使个人利益最大化,带头搞腐败,私分挪用转移公司财产,直接损害的是经济组织和投资者的利益,影响企业健康发展。还有县级纪委反映,乡镇实行综合配套改革后,原“七站八所”转制为民办非企业机构,少数机构利用监管漏洞,以“以钱养事”名目套取、截留国家项目资金和贪污、挪用强农惠农资金。
五是道德缺失,败坏社会风气。调研中大家普遍反映,当前社会领域从业人员,包括“两新”组织中的许多党员,认为自己不是党政机关干部,不需要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在日常生活中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如有的大吃大喝,灯红酒绿,在高档消费娱乐场所醉生梦死,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有的抹牌赌博;有的计划外生育;有的接受色情按摩服务,甚至嫖娼、包二奶,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
防治社会领域腐败问题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涉及部门多、领域广、难度大。对此,基层建议,采取“五抓”,切实做好社会领域防治腐败工作。
一是抓整治,净化县场秩序。重点做好中介组织、行业协会的整治工作。要成立整治工作专班,在督促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和主管部门认真做好自查自纠的基础上,扎实开展“五个一批”活动,即注销一批,取缔一批,脱钩一批,查处一批,规范一批。
二是抓改革,创优外部环境。通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规范行政行为,切实为社会领域主体健康发展创造公平、有序的外部环境,有效防止各种商业贿赂、“潜规则”等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是抓防控,规范内部管理。将廉洁风险防控引入社会领域组织,积极开展试点工作,着力构建上级引导、企业主导、专家指导的工作格局。针对排查出的问题,建立管用、有效、易行的风向防控制度,增强内控力。
四是抓教育,营造廉洁氛围。贴近社会领域主体的生产经营实际、职工的思想实际,围绕生产经营或服务,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内容、选择对象、选择符合社会领域组织实际的形式和载体,推进廉洁文化域渗透到社会领域组织管理的各个环节,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五是抓制度,构建长效机制。加快出台《反商业贿赂法》、《社会组织法》、《中介组织法》等规范性文件,用法律形式明确社会组织的性质、地位、作用、职能、权利义务及监督管理的体制、机制和组织结构等,理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形成系统完善的法律政策体系。加快防止利益冲突法律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产交易、公共产品生产等领域权力寻租机会。
六是抓惩戒,加大打击力度。一方面,加大对违规违法从业行为的打击力度。另一方面,切实改变打击行贿犯罪“一手硬一手软”现象。(湖南省桂阳县纪委 贵季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