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倡廉教育工作要有效管用
近年来,河南省先后查处了20余起县(市、区)党政“一把手”贪腐案件,每年查处的厅级干部中也有一部分曾在县(市、区)党政“一把手”岗位上工作过,每一起案件都给党和政府以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和影响。我们通过整理他们的忏悔录和对这些曾经的党员领导干部发生违法违纪问题的原因剖析时发现,每一个人都把思想上不重视学习教育,没有时间接受教育作为主观原因,把组织没有及时提醒教育或教育内容太过空泛、没有针对性和吸引力等作为客观原因。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廉政教育的实效性,切切实实使我们开展的宣教活动对党员干部尤其是关键岗位、关键领域的领导干部能够产生震撼、震动,做到有效管用,是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努力方向。
虚功实做,量化管理。长期经常性的教育工作不仅是我们党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惩防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筑牢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的基础性工作,思想认识上不能出现任何偏差,落实过程中来不得半点虚假,措施上不能搞半点“花架子”,必须实打实地抓紧抓好。要坚持“虚功实做”、“软活硬做”的工作要领,改变廉政教育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追求一时轰动效应的被动局面,把每项廉政教育的主题定好,对象选准,方案做精,环节做细,措施做实,作为一项“基础工程”、“关爱工程”去设计、去部署、去开展。要正确处理面上教育和重点教育的关系,弘扬主旋律和揭露“阴暗面”的关系,典型宣传与案例剖析的关系,公开曝光与内外有别的关系,从教育对象利益需求点切入,想其所想,知其所求,做其所需,带着感情把工作做到心坎上。每年都要有针对性地确立重大专题教育项目,做到有方案、有台账、有分工、有时限、有督查、有考评、有奖惩,并以重点项目为牵引,形成一个覆盖主要教育对象的整体网络。
突出特色,创新形式。反腐倡廉教育工作必须把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作为反腐倡廉教育的重点,把岗位廉政教育作为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载体,把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作为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形式,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内容,努力做到主题教育有影响力、警示教育有震撼力、法规教育有约束力、榜样教育有感染力,这也是纪检监察机关抓廉政教育的鲜明特色和重要遵循。以河南为例,为增强警示教育的针对性,河南省纪委每年选取一至两个典型案例,先后拍摄制作针对不同群体的警示电教片,延伸拓展案件成果,达到查处一个教育一片的目的;以厅级干部犯罪案件为内容编发的《警钟长鸣》专刊,不仅每月一期发至全省厅级领导干部手中,还要求本人动笔写出读后感刊载交流,使教育的互动性和感染力大大增强。
善于借力,多管齐下。廉政教育不能单靠一个部门唱独角戏、跳单人舞,要发挥全社会的力量来推动,要融入党的宣传工作的大格局,要整合各方资源,努力发挥组织、宣传、文化、广电、司法等各单位在反腐倡廉宣教工作中的行业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聚合社会上各行各业的力量、信息、资源为我所用,形成人人参与、共同建设的强大合力。要坚持传统方法和现代手段相结合,多管齐下探索把新科学、新技术、新知识与反腐倡廉教育有机结合的新途径,强化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加强网上反腐倡廉教育阵地建设,运用立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增强教育功效。
强化刚性,形成制度。要把开展廉政教育和接受廉政教育情况纳入各级党风廉政建设的考评体系,要认真研究总结近年来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的经验教训,制定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办法,力求能够客观公正地反映工作状况,让虚工作实起来、让软指标硬起来,让最该受到教育的受到教育,让不愿接受教育的受到警示。2010年,河南省在组织《廉政准则》学习教育活动中,对全省17个县(市、区)、6个省辖市和8个省直单位的领导班子,共计339名厅处级党员领导干部组织了闭卷考试,对考试成绩进行了通报,对2名无故不参加考试的领导干部进行了通报批评,并实行了单独补考,使廉政教育由弹性向刚性转变。同时,要建立廉政教育档案。要推动廉政教育的成效从定性向定量转变,可对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的廉政教育情况,细化成各个板块和项目,设立相应的分值,实行量化管理,并将其受教育情况列入廉政档案,对其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及时反馈分析个人教育状况,形成廉政教育长效机制。(作者系河南省纪委常委、监察厅副厅长 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