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制度科技文化”方式 着力提高廉政风险防控效能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和江苏省地税局关于“深化内控机制建设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从源头上治理、从苗头上预警、从根源上防范腐败问题”的要求,从沭阳地税实际出发,围绕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和机关实体化运作,以“三严、三重、三效”为重要抓手,创新工作机制、规范权力运行,拓展科技运用、提升监督效能,倡导廉政文化、筑牢思想堤坝,探索构建“制度科技文化”三位一体的大预防工作格局,让税务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着力提高预防腐败的效能,从而保障和服务地税科学发展。
一、主要做法
(一)用严密的制度、严明的纪律、严格的执行作为创新工作机制、规范权力运行的保障
一是推进征管模式改革。机制制度创新是廉政预防的治本之举。传统的征管模式存在基层税务管理分局和税收专管员权力过分集中、监管不力等弊端。为此,沭阳地税局大胆运用风险管理理念,探索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进行流程再造。优化征管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统一成立纳税服务机构,增设风险监控局,按照税源分类分级管理设立重点税源管理局和一般税源管理局,实行了以业务流程为导向的按事设岗,由人对户变为人对事、事对户,既提高了工作质效和岗位技能,加强了税源风险控管,又打破了税收管理员与纳税人的固定联系,加强了相互之间的监督制约,防止了税收执法的随意性和不廉洁行为的发生。
二是完善制度严明纪律。积极推进制度创新,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内控机制。目前,县局已初步形成以竞争上岗、一报告两评议、内部管理规定等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以政府采购、招投标管理、经费管理与使用等为主要内容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公务接待、车辆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后勤管理制度,以述职述廉、分局长离任审计、征管质量建言反馈、廉政谈话、双述双评等为主要内容的两权监督制度,以签订责任状、百度•沭阳吧公开服务承诺为主要内容的廉洁自律制度,以行政问责、一案双查为主要内容的行政约束制度,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政行风考核、机关效能建设考核为主要内容的考核制度。以及与税源专业化改革相配套的征管保障、业务管理规程等为主要内容的税收征收管理制度,符合沭阳地税实际的惩防体系和内控机制逐步形成。
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施后,在系统内全面推广《效能日志》和税务人员《日常行为月报告制》,真正将干部监督延伸到8小时之外。积极探索“大监察”工作格局,整合纪检监察人力资源,试行《在基层单位设立基层事务监察组制度》,积极构建“制度科技文化”廉政大预防工作格局,全面加强基层单位的内控机制建设,实现地税系统内控机制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最终形成用制度规范易发问题环节,用制度压缩弹性空间,用制度实现权力制衡。
三是固化流程刚性执纪。坚持“制度先行、程序至上、原则第一”的执行理念,分别建立税收执法业务、税务行政工作两大岗责流程,充分考虑税源专业化改革、风险管理流程以及人力资源配置的现实情况,明确界定相关部门在各自工作中承担的任务,依事项设流程、依流程设岗位、依岗位定职责,做到定事到岗,定责到人,实现对事项、流程和节点的全覆盖;实施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公开权力事项、公开工作流程、公开执法结果,做到阳光运作,有效杜绝权力的“寻租”和“私化”;严格落实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将干部履职用权与问责监督结合起来,严格执行有责必究的“买单制”,形成制度预防剑悬于顶的高压态势。
(二)把风险防范的重要内容、重要环节、重点对象作为拓展科技运用、提升监督效能的核心
大力加强信息技术与内控机制的有机融合,广泛应用各种信息平台进行电子监察和廉政教育,通过科技手段支撑“两权”运行的风险防范工作,努力使权力运行全程留痕,实时监控,从而提高监督效能,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
一是电子效能监察系统。以省级数据大集中为基础,集流程监控、预警纠错、投诉处理、统计分析、绩效评估、督查督办为一体,采集汇聚电子办税系统中的业务流程数据和廉政风险权力事项,精准分析预测征收、管理、稽查等税收执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及时发布风险预警信息,直接推送具体责任岗位,按时核实维护和反馈,形成高效闭环的监察信息管理流,实现风险预测、风险预警、风险查处“一条龙”全程跟踪监察。
二是勤廉测评预警系统。根据需要自动显示测评问卷,纳税人办税时可根据工作人员的勤廉表现完成测评,从而建立起社会监督参与面广、操作方便快捷、监督效果更实的预警防范机制。监察部门通过分析图表、各阶段数据对比,能够及时全面掌握执法人员履行职责和廉洁自律情况,尤其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早预防,对违规违纪行为能够及时查处。
三是行政办公管理系统。初步实现全局行政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效能化。按照“政务管理、事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3个类别,共设计了经费支出审批、固定资产采购申请等28个工作流程,所有流程都进行了流转节点设置,各道环节都置于软件全程管理和监控之下,形成了经办人员、审批人员相互制约的流程化格局,杜绝了违规操作、变通行使权力的可能。会议管理、车辆管理、接待管理等与日常事务性工作相结合的各种辅助办公功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三公”费用。
四是廉政风险教育系统。充分利用地税局域网平台,开发廉政风险防控学习教育软件。每位干部的工作电脑开机后,系统自动运行,判别用户所处不同岗位,优先推送相关风险防范内容,弹出测试界面,用户必须回答至少一题后方可正常使用电脑,也可通过链接入口直接进入题库继续进行学习。系统对个人学习情况进行自动评分、记录和汇总,通过动态电子档案进行精细管理。用户还可以点对点通过系统平台将疑问或意见反馈给系统管理员,实现互动交流。系统还定期更新、传递不同时期的廉政文化主题,保证廉政教育的丰富性和时效性。
(三)通过领导带头的示范效应、规章制度的约束效应和严格查处的警示效应作为倡导廉政文化、筑牢思想堤坝的关键
一是让领导带头在沟通交流中凸现成效。坚持主要领导不直接分管人事、财务和基建项目,分管税务稽查的领导不同时分管税务管理,分管财务工作的领导不同时分管后勤保障。坚持把与干部的心灵沟通作为领导示范效应的重要内容,尤其关注干部的心智模式、个性情绪、利益得失、成败挫折,引导干部职工正确处理个人价值与组织使命的关系,在“尊重”和“激励”上下功夫,帮助大家自觉形成“风险防范意识”。
二是让制度防范在自我约束中彰显动力。以“重诚信、善学习、敢担当”为核心价值观,着力打造地税廉政文化,使之转化为全体地税干部的精神支柱,使所有的规章制度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去编制、执行、维护。突出面向机关、面向基层、面向群众,认真组织干部述职述廉助推干部自律,加强执法监察助推行权规范,加强“八小时”以外明查暗访助推干部诚信,严格考核与责任倒查追究助推党性意识提升。
三是让利剑高悬在内心认同中警钟长鸣。与县检察院共同设立“沭阳地税局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站”,定期组织观摩反面典型案例图片展和警示片,进行心灵上的洗礼、精神上的震撼。税检双方制定共同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实施方案,必要的信息和情况随时通报交流,并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支部共建活动,加强交流,以案释法,同心同力,推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深入开展。
二、初步成效
(一)制度执行的刚性效应,约束了自由裁量权,初步解决了制度在执行环节变形走样的弊端。制度的执行是制度的生命力。针对税源专业化改革前工作标准不统一、运作不透明等容易导致不廉行为发生的情况,对权力进行科学分解和合力配置,对流程进行改造和优化,用信息技术固化流程,减少人为因素干扰制度执行,杜绝了“合意的执行,不合意的不执行”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现象。
(二)权力运行的阳光透明,从机制和管理上切断了公权私用的行为,极大减少了权力寻租的可能。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信息不公开、不透明所带来的部门内外以及上下级之间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以权谋私的重要原因。通过流程再造注重公开的程序和内容,运用网络技术,提高信息公开和共享的程度,消除了“信息盲区”,初步实现了“权力运行看得见,群众意见听得见,社会监督管的着”。
(三)风险防范的预警监控,将有效预防与优化管理有机融合,初步解决了监督不全面、不及时、不深入的问题。权力运行是动态的过程。传统的监督方式是静态的事后监督,权力运行中不规范、不正常行为很难被及时发现。而“制度科技文化”能突破时空限制,将监督防范贯穿于业务管理和权力运行全过程,实施全程化、全方位的动态监督,实现人、技术、制度无缝衔接,延伸监督监控的范围和领域,提高了监督效能。
(四)廉政文化的氛围熏陶,从手段和方法上实施个性化、差别化、经常化,有效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文化防腐是无形的意识形态的预防。将廉政教育与文化形式有机结合,发挥文化的引导、教化、监督和警示的作用,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搭建全新的廉政文化平台,有效提升廉政教育的“渗透力”,着力营造人文关怀温馨和谐氛围,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干部学习需求,通过廉政文化塑造了干部健康人格,努力把沭阳地税打造成为“高竞争力、高信任度、高幸福感的现代化公共管理部门”。(供稿 江苏省沭阳地方税务局纪检组组长周怀志 、副组长吴建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