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硬气 衍生锐气
——全国纪检监察系统清退会员卡专项活动有感
近日,中央纪委要求全国纪检监察干部自行清退所收受的各种名目的会员卡,让“会员卡腐败”在这个夏天渐渐浮出水面,揭开其神秘面纱后面鲜为人知的内幕。
这次“清卡行动”,采取纪检监察干部职工自行清退的方式,既是一次自我健康体检的活动,又体现了社会对我们纪检监察队伍改进作风、解决自身存在问题充满着希望,给极少数作风不纯、口行不端的纪检监察干部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改过自新机会。这次专项活动欢迎党内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监督,等于是无数双眼睛在盯着我们,是设置了最严密的监督,真正做到将作风建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清退工作作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确确实实找准了穴位、点中了要害,并由此进一步推动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达到净化空气、树立形象的效果。
日前,碧江区根据中央纪委和省纪委、市纪委的部署及要求,拟定并下发了《关于在全区纪检监察系统开展会员卡专项清退活动的通知》,要求纪检监察系统在职干部职工于6月10日之前,自行清退所收受的各种名目的会员卡,做到“零持有、零报告”。这个要求求真务实、简单明了、目标具体、操作性强,以此为契机,更激发了人们对新形势下反腐格局调整、反腐力度加大的期待。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即使在今天看来,孔老夫子的话也是颇有远见卓识的。从古例今,治国在政,为政在人,榜样的作用都是不可低估的。所以,各级纪检监察干部更要认清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学会珍惜,按时清退,以实际行动来检验整体素质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真正做到“零持有、零报告”。
为此,大家一致认为,率先在纪检监察系统开展会员卡专项清退活动,从改作风来看,既不容许在公开场所公款大吃大喝,也不容许隐蔽在楼堂会所里的腐败“躲猫猫”,这是对中央“八项规定”的进一步细化和延续;就反腐败来说,从会员卡入手“包抄”变相腐败的后路,打击腐败从公开场合向私密领域延伸,彰显了穷追猛打的反腐决心,也体现了“把自己摆进去”的反腐思路。这一退卡之举,可谓上下一心,看似简单,却是内生了硬气、衍生了锐气。
内生硬气。打铁还需自身硬。“硬”在哪里,靠什么去“硬”?“退卡”之举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最好的注脚。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只有自身立得正、硬得起,既有表态、更做表率,才能在反腐败时无私无畏、动真碰硬,能拍“苍蝇”也敢打“老虎”,能捞“浮起的”也敢动“沉底的”。这种“硬气”来源于“正气”,“正人”之前必先“正己”。正人先正己、治腐先治内。不管是改作风还是反腐败,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从自己做起,从领导干部做起,把自身管好了,很多事就就好办了。纪检监察系统清洁肌体,整肃队伍,杜绝“拿人手短”现象,自然能够使执纪者轻装上阵,勇于向腐败行为、奢靡之风挥利剑、斩恶根,真正打到“老虎”。
衍生锐气。反腐戒奢工作,群众对指向人和事的具体行动往往比对发布宏观政策反响更为强烈,评价更为正面。究其原因,想来是那些清晰明确的实际举措,更容易使政风和干部作风发生实实在在的变化。诸如“送卡”、“收卡”等潜规则,因其往往伴随惠及少数人的权力寻租行为,却损害公众利益,深为广大群众所怨愤,但因其隐秘性强,容易与廉政规定“打擦边球”,往往在治理上欠缺执行力和长效性,给群众以“雷声大,雨点小”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感觉。“退卡”之举,先从执纪部门内部“开刀”,有目标有期限,让人们看到“动真格”的决心和行动,以制度约束、法制处理、舆论监督的组合拳,打破一些人的侥幸心理,让阳光照进去,让不该有的“私密”无所遁形,自然会得到群众拥护。
只有这样,才能彰显反腐的决心与能力,也才一定能树立正气,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铜仁市碧江区纪委 张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