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两委”执行力弱化现象不容忽视
执行力是政府的生命,是决定一个地方治理成败、发展好坏的关键环节。村“两委”干部工作执行力的高低,决定了党和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在农村落实与否,反映出农村基层工作生命力的强弱,更能体现村干部服务和改善民生的能力大小。因此,要全力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方针政策、团结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就必须注重提升村“两委”干部工作的执行力。
然而,当前村“两委”在日常工作中普遍存在执行力弱化的现象。在村级工作中,部分村干部存在被动执行、趋利执行、盲目执行等现象,导致村两委组织软弱涣散、难有作为,人民群众口碑差不佳、怨气极大,工作上难有激情、疲于应付。笔者认为,村“两委”执行力弱化现象值得思考和重视。
一、执行力弱化的表现形式
一是被动执行,敷衍了事。大多数村干部文化层次不高,又受个人素质、思想、能力和作风的影响,加之平时忙于农计,导致学习上习惯于照搬照抄、照本宣科;工作上被动执行政策和上级指示,上面不催下面不动,推拖应付;不主动积极理解上级政策,该争取的项目不争取,该做的工作做不好,缺乏锐气和志气。习惯念老经、走老路、说老话,工作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创新意识不强,从而造成执行力弱化,工作效果不佳的现象。笔者通过深入走访调研村两委工作发现,大部分村干部在落实惠农政策和调处民事纠纷上占用了大部分精力和时间,从而导致在带领群众致富方面做得不够,村两委推动发展的主观能动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在工作中往往是上级和群众推着村干部工作,主动性极其缺乏。
二是趋利执行,唯利是图。部分村两委干部受个人素质等因素限制,凡事把个人利益和本村利益放在首位,对于上级拨付救济款物、惠落实民政策等有利益的工作就争着干;而对于、村级其它工作,诸如矛盾纠纷处理等无利可取,甚至会“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则互相推诿,倘若上级催得紧,就在执行上打折扣、走过场、做样子,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事屡屡上演。笔者结合切身体会,并深入调查发现,部分村干部在工作上讲报酬、比利益的不良风气日趋严重。诚然,村干部作为农村各项工作的执行者,工作任务重、压力大,还得照顾小家,如果村级工作得力,期望获取一定的报酬用以补贴家用无可厚非,倘若一味唯利是图,将贡献与付出抛诸九霄云外,轻者表明该村干部不称职,重者会有贪污腐败的可能,万不可取。
三是盲目执行,工作不力。农村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有一句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就是最真实的写照。村级工作的繁琐是肯定的,很多时候上级党委政府制订的政策和工作任务需要村两委干部认真消化吸收,再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合理高效的执行。但由于部分村干部自身素质不过硬,政策水平比较低,对方针政策的理解没有到位,导致工作开展过程中方法不多,缺乏创新性。这些现象必然导致一些村干部蛮干、乱干,工作效果很差。加之村级组织集村务管理、监督于一身,村干部既是村务管理者、决策者又是监督者,村干部在村级工作上既当“运动员”,又当“教练员”、“裁判员”,工作执行力的监督便成了一纸空文。
四是歪曲执行,断章取义。少数村干部在工作中围绕利己目标,对领导要求落实的工作进行过滤,断章取义,故意曲解意图,寻找“政策漏洞”,打“擦边球”,“挑肥拣瘦”,选择对自己有利的部分执行。导致干部个人作为与组织要求背道而驰,失去了决策意图,阻碍了工作的正常推进;也导致对规章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的弱化,表现出部分村干部对群众权益的漠不关心,对规章制度、管理规定的藐视、践踏、不尊重。村干部执行力问题突出,虽不是普遍存在,如果任其滋生蔓延,不采取得力措施根治,必将会影响到乡镇党委、政府工作决策的落实,影响到基层党委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影响到党的执政基础。
二、原因分析
一是思想观念有些“老”。据笔者所在县反映,大部分村干部年龄偏大、思想过老、接受新事物过慢。他们对新事物、新知识、新情况不是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去熟悉、去把握,而是凭老经验、老办法、老观念、老思路去处理。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土办法不行,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会,好办法没有。特别是极个别人以“老资格”自居,容不得青年人的闯劲,自己不带头干事,还人为地给他人工作制造障碍。使得村级工作开展不顺,村干部出现“青黄不接”班子乏力的不良现象。这些所谓的“常胜将军”终将被时代所淘汰。
二是学习观念有些“飘”。现今,村干部文化素质结构与科技时代要求知识型干部严重失衡。以笔者所在县为例,多数村干部的文化程度很低,小学、初中文化村干部比例达89.4%,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就是凤毛麟角了。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现代农业等知识的匮乏,加之一些村干部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普遍存在“不爱学”、“不深学”、“不善学”等问题,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本职工作中出现的新知识、新理论,面对不断变化的农村形势就会措手不及。
三是宗旨意识有些“淡”。当前,工作作风不实、工作力度不大等执行力弱化现象的存在,归根结底都是因为部分村干部弱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淡化了群众观念,没有很好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没有从严改造思想和加强党性教育,没有严格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从严要求自己,致使自己的群众意识、公仆意识、奉献意识有些淡薄。特别是没有理解“权力来自何处”这个问题,价值观发生了扭曲,甚至把为人民服务变成了“为人民币服务”,缺乏基本的公共服务精神和法制观念。
四是工作激情有些“少”。当前,村干部工资福利待遇低与农村工作事务繁多存在着失衡,导致村干部工作激情退却,疲于应付了事。面对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文化诉求和政治需求,村级工作是有增无减,现绝大多数村干部都身兼数职,而工资福利待遇却很低。加之外出务工经商潮的盛行,年富力强的中壮年常年在外,留守在家长期担任的村干部就会渐渐散失对工作的激情和热情,对待工作得过且过,不求有功,但求应付。体现在执行上就是推拉推诿,能退则退,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极其低下。
三、对策建议
村“两委”班子是党和国家在农村工作的基石,事关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在基层贯彻执行的保证。如何确保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增强村干部工作的执行力,提高为民办事的效率。笔者认为重点要在“”四围绕四提升“上下功夫:
一要围绕中心,提升班子的整体合力。要紧紧围绕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局工作和中心任务来主动谋划工作、积极推进工作。村“两委”班子工作作风要扎实,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定期召开村“两委”工作会议,团结班子,不断提升村”两委”班子的凝集力和战斗力。要进一步加强村干部的思想理念教育,把人民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村干部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提高开展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要围绕党建,提升党建的示范作用。村“两委”是村民利益最直接的维护者和代表者。因此要提高执行力,村“两委”必须真心实意地为广大村民谋福利,提高村民自身的觉悟、能力和素养水平,提高执行过程方式方法的科学性,建设服务型组织。要坚持发挥好基层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要围绕“保增收、促稳定、惠民生”工作目标,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提升党建的示范作用。
三要围绕能力,提升干部的履职水平。村级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石。村“两委”班子一是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心中有自己的“一盘棋”,主动谋划好工作,真心实意为老百姓谋福利。二是要加强村“两委”成员的执行力建设,确保上级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基层政令畅通。三是村“两委”干部要加强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学习,苦练内功,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能力:履职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
四要围绕宗旨,提升作风的清廉程度。近期,《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出台,犹如一把利剑,怒斩不正之风,好比一股清泉,浸润民众心田。作风就是旗帜,就是形象,就是战斗力。作风建设事关成败,只有作风硬,才能干成事。因此,村“两委”干部一是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为民服务意识、宗旨意识,树立清廉形象;二是要加强“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三是严格遵守廉政准则,确保村干部队伍始终是践行为民务实清廉活动要求的“排头兵”。(新田县纪委 王中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