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当好村居“第一书记”
西藏从区、地、县各级选派优秀干部到村居担任“第一书记”,是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如果将村居看作一个大舞台,那么“第一速 记”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一名称职的“第一书记”,必须做到扎扎实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在成绩面前不揽功,在问题面前不回避。无愧于组织的培 养和群众的信任,无愧于“第一书记”这个称号。所以,如何当好村居“第一书记”,切实践行好党的群众路线,是值得“第一书记”们深思的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第一书记”所处的位置和面临的形势
作为村“第一书记”,必须找准自己的位置,认清形势,务必要搞清楚组织下派“第一书记”的目的和意义何在,弄明白在基层一线保稳定促发展过程中 “第一书记”所处职位的重要性、任务的艰巨性、工作的有利性。
(一)找准定位,充分认识“第一书记”职位的重要性,增强自豪感。村居“第一书记”是组织从区、地、县有关各单位选派到村居任职的在编领导干部;到村里又是村里的“一把手”,处在农牧区基层工作的第一线,担负着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密切党委和政府同广大群众的血肉联系;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重任,这个特殊的重要职位是任何其他干部都无法替代的。
可以说,村居“第一书记”是村级组织的“核心”,责任大,担子重;是村居各项工作的实施者。就目前而言,在村居就属“第一书记”文化水平高,既要领导好经济工作,又要领导好思想政治建设;既要抓好党的建设,又要抓好其他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是村居党员群众的“主心骨”,领导一个村的核心力量是“第一书记”。由于“第一书记”在村级组织中的主导地位,因而广大农牧民群众形象地称其为“顶梁柱”。由此可见,“第一书记”的工作任务十分坚决。
(二)剖析不足,充分认识“第一书记”任务的艰巨性,增强危机感。随着我区经济的发展和信息的发达,农牧区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加之我区维稳工作任务繁重,村居“第一书记”所处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是农牧区最基层,其工作压力不小,所以,“第一书记”的工作任务十分艰巨,而且是任重道远。
故“第一书记”要完成好组织的重托,不辜负群众的信任,处理好四组关系是关键:一要处理好职位与任务的矛盾。一个村就是一个小社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大到党的方针政策,小到夫妻吵架,每一项工作都与“第一书记”有关,每一项任务都要靠“第一书记”消化解决。二要处理好对象与手段的矛盾。“第一书记”工作对象主要是广大农牧民群众。一些人“有田有地不找你,有吃有穿不靠你,不批不斗不怕你,有了问题老缠你,解决不了就骂你”,给“第一书记”开展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三要处理好政策与工作的矛盾。党的惠农强农政策,是“第一书记”发挥作用、做好工作的基本依据,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往往会出现某些政策的不适应性和难操作性。四要处理好素质与要求的矛盾。村居的又好又快发展,要求“第一书记”不仅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而且还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生产管理能力。但是,“第一书记”的政治思想素质是不平衡的,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导致有些工作抓不实、抓不了、抓不好。突出表现在政治理论素养需要提高;缺乏工作激情;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等。
(三)把握形势,充分认识“第一书记”工作的有利性,增强自信心。在分析和认识”第一书记”职位的重要性、任务的艰巨性的同时,还应看到农牧区工作的一些有利因素。从大的方面讲, 一是党中央对西藏,区党委对广大农牧区工作的大政方针已定,各级政府对农牧区工作逐步加强,政治形势和谐稳定。二是农牧区发展改革深层推进,各种补贴政策 的落实,各类项目的落地,极大地缓解了“第一书记”的工作压力。三是农牧区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大,农牧民收入年年增长。四是干群矛盾有了进一步缓和。五是 农牧区工作环境得到改善,“第一书记”的政治、经济、生活待遇不断改善。
从小的方面讲: 一是特色农牧业产业化使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实惠,让群众对党委、政府、干部、党员有了新的认识,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二是一批重点民生工程项目建设, 为我区创造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三是继续加强的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将在更大程度上,刺激我区农牧业生产,调动农牧民的积极性。四是各级党委、政府对村级党组 织建设给予了更大的关注,“第一书记”的各项待遇将得到进一步落实。
分析矛盾和问题,有利于我们面对困难,增加压力,提升动力;认识有利的方面,可以使我们树立信心,开拓进取。我们广大“第一书记”,身负重大的责任,身肩重 要的使命,都应该更进一步坚定干好工作的信心,下定干好工作的决心,面对困难,自加压力,挖掘优势,开拓进取,造福百姓。
二“第一书记”应担的职责和应有的作用
(一)“第一书记”应担的职责。在 其位谋其政。在其位也就是你有一定的职务,也就是“第一书记”一职,谋其政,政呢,就是“第一书记”应承担的责任,谋呢,就是在村居履行好保稳定促发展等 职责。村居“第一书记”应谋哪些政呢?主要是以下几点:一是不折不扣落实上级的政策,特别是强农惠农政策。二是顾全大局交好帐,上对得起组织,下不辜负群 众。三是抓好稳定和发展,稳定和发展是我区更好更快发展的两件大事。四是抓好队伍自身和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建强村居“两委”班子,是发挥其战斗 堡垒作用的关键所在。
(二)“第一书记”应有的素养。通 俗点说,就是当“第一书记”应具备的条件、能力、水平。实践证明,一个村发展的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一书记”素质能力水平的高低。一名称职的“第 一书记”应具备的能力素质水平,概括讲就是:政治立场坚定,坚决拥护党中央的领导,高度重视和加强政治修养,经受住各种考验,真正做到在关键时刻,在突发 事件面前,在各种政治风浪中,在重大的政治原则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带领党员群众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奋进;业务能力 精通,掌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专业知识,有真才实学,做到又红又专,对于决策水平来说,正确的决策,可以使党的方针政策得到顺利贯彻落实,带领 群众致富奔小康;为人公道正派,让群众打心底信服;为政清正廉洁,光明正大坦坦荡荡;胸怀大局,一切以大局为重,让组织放心。
(三)“第一书记”应处理好的关系。与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关系。党支部是村级组织的领导核心,“第一书记”也是党支部的一员,而且是重要的一员,对党支部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要建强建好支部,处理好与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关键。一要明确支部的职责任务,做到班子成员分工明确;二要坚决贯彻执行民主决策制度;三要加强支部对村委会的领导。
(四)”第一书记”应有的作用。选派的“第一书记”,绝大多数都是各单位的能人,其工作上与上级组织接触多,政治素养、政策水平、见识胆略相对较高。一要当好党纪国法、政策、科技知识的宣传员。二是当好村居维稳发展的助推员,却把所在村居又好又快发展和长治久安;三是当好特色产业发展的示范员,带好班子,通过班子成员,共同带领群众发展好特色产业;四是当好村居集体公益事业的协调员,带领群众抓好生态公益林保护等公益性工作。
三、如何争做称职的“第一书记”
如何当好“第一书记”,履行好“第一书记”这一神圣而重要的岗位职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值得我们深思。
(一)身在村居,为人处事要做到公平公正。就 是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的事情一定要保证程序和结果的公共公正,主观上摆对自己“第一书记”的位置。作为“第一书记”,务必要有仁者之心,急老群众所急,想老 群众所想,盼老群众所盼,思群众之所思,努力使自己成知晓群众冷暖的贴心人;处事情、看问题务必要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古语有云:“为公威仪重,无私功 自高”,“第一书记”只有始终做到为人处事公平公正,永远保持廉洁奉公的浩然正气,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教育和带动群众讲正气,确保农牧区的稳定,促进经 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不断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信任,才能不负组织的厚望。
(二)本领过硬,带领群众发展致富奔小康。“打 铁先得自身硬”,作为一名“第一书记”,光能做到公平公正远远不够,还必须要有创新的意识,超前的思维,过硬的本领,才能让群众心服口服。那么“硬”从何 来呢?一要不断充实自己(看书、上网查询学习、强化自身技能学习培训等)。二要懂得团结协作。一个称职的“第一书记”,不仅能够做到独挡一面,而且还应该 有过硬的协调配合能力,能够充分调动村“两委”班子成员的积极性,使之分工合作,各负其责,有效地调动两委班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合力。
(三)愚公精神,在村居干事创业必备良药。“第 一书记”都应具备“愚公移山”的精神。小岗村的发展,当年沈浩功不可没,笔者认为他的精神也就是“愚公移山”精神的很好实践。在当前新形势下,我们都应当 提倡和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天道酬勤,只要我们永远保持一股蓬勃朝气、昂扬锐气,何愁农牧区经济不发展,群众生活不富裕。
(四)团结奉献,与村“两委”班子和谐共事的利器。群 众说得好,村里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班子强不强,关键看班长,一个班子有没有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两委关系能不能协调,“第一书记”角色作用发挥至关 重要。常言到,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任何形式的窝里斗,搞内耗,最终结果只能是断送自己,延误村居的发展。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求大同,存小异”,不 要在一时一事上斤斤计较。世上什么人最亲,不外乎父母妻儿,但是亲人之间也会有矛盾,更何况我们是通过组织选派和民主选举产生的一个领导集体,为了一个共 同的目标,才工作在一起,所以,在具体工作中要自觉做到互帮、互助、互谅、互让,树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工作理念。
(五)至诚至善,与群众打交道的有力法宝。村“第一书记”是从机关单位下派的,并非村里土生土长起来的,最起码应该懂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善意待人,善意干事,还要懂得知人善任,也就是说“第一书记”要多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提建议的人多了,办法也就多了,发展的思路也就清析了。
(六)责任使命,干好村居各项工作的后劲。“第 一书记”是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人的带头人,更应该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使命感,时时处处为百姓的利益着想,为群众的生产生活着想,把带领群致富奔小康 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殚精竭虑干好各项利民惠民工作,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作一个群众信赖的好“书记”,组织放心的好干部。(黄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