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制度约束”这个牛鼻子 聚合崇俭抑奢正能量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9日召开会议,会议审议并同意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条例对“三公经费”、会议活动、办公用房等作出了全面规范,对宣传教育、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工作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戒机制,切实遏制公务支出和公款消费中的各种违纪违规违法现象。
中华民族素奉勤俭节约为美德,更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理念之源。但随着近年来,国力的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很多人对自我约束有所懈怠,将古已有之的“美德”抛之脑后,逞一时“摆阔”之快,造成了大量不必要的浪费。统计显示,我国每年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每年全国餐桌浪费高达2000亿元……触目惊心的浪费,不仅是带坏了社会风气,更是在损耗地球上有限的宝贵的资源。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执政党的 中国共产党,理应身先士卒,可是,有些党员领导干部不但自己不严格要求自己,不遵守党纪国法,还以“私利”为从政目的,明目张胆违反党性原则,享受在先、吃苦在后,搞特殊搞特权,铺张浪费,损公利私,不与群众同甘苦,不接受群众监督,这样的干部,能指望他们做改造社会风气的表率吗?
八项规定提出之初,就有人提出一种担心:恐怕又是一场“秀”……但是十八大以来,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反“四风”到河北民主生活会的“出出汗、红红脸”,从巡视组进驻各省区查问题听民情再到一起又一起典型案例通报……中央整顿党风的决心异常坚定。俗话说:“少数人靠觉悟,多数人靠制度”,如今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出台《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不仅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成果,也预示着我党在制度反腐道路上又往前推动了重要一步。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党外有这种不良风气的人,只要他们是善良的,就会跟我们学,改正他们的错误,这样就会影响全民族。”八项规定出台之后,在高层强力带动下,各种“歪风邪气”的收敛态势很明显,社会风气明显好转。现在,中央出台越来越细的详规,是决心抓住“制度约束”这个牛鼻子,让全国上下各级领导干部更慎重、更仔细地掂量好手中的权利应该“怎么用”。但说到底,制度的生命力还在于执行。如何给“一纸公文”装上尖齿和利爪,跳脱出“纸老虎”的局限,是当前我们亟需跟上的。
首先,制度的执行,要立足于严格的工作机制,真正明确落实制度的责任主体,明确由谁来抓、具体工作要求和时限、检查标准等要素,确保不留死角、不挂空挡、不搞“软指标”。
其次,制度的执行,要依赖于强有力的监督检查,深入实际细查,排除干扰真查,对查出的问题要严肃批评,责令整改,同时,严厉的惩戒机制,紧紧抓住“不落实的事”,查处“不抓落实的人”。
再次,制度的执行,要从“一把手”抓起,除带头遵守制度、接受监督外,还要组织人员细化操作措施,切实做到事有专管之人,人有明确之责、责有限定之期。
最后,制度的执行,还要“来于人民”,通过积极收集社会各方面的建言献策,梳理采纳合理意见,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教训。
“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党无俭必败,国无俭必亡。”厉行节约,无论从“过紧日子”的现实必要,还是从“群众路线”的角度看,等不得慢不得,也急不得慌不得,势在必行却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政治责任所系,更是社会责任所在。唯有从每一个时间节点抓起,从每一个具体事务抓起,以党风促政风,以政风带民风,聚合崇俭抑奢的正能量,才能有效净化我们的社会风气,培育健康向上的文明风尚。(临翔区纪委 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