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监督的“润物细无声”---中央企业“廉实力“评价初探
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在这种背景下,反腐倡廉建设既有技术问题,也有远在技术问题之上的本质问题,即如何将“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如何把民主监督与反腐倡廉纳入评价体系,进行具体评估确实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探索新的“民主测廉”模式
近年来,在中央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企业内部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从国有企业监管体制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可 以看到,仅靠加强外部监管,很难消除这些贪污腐败。要真正做好反腐倡廉工作、实现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还需要从企业内部的自身需求来探索有效途径。研究中 央企业廉实力综合评价,探索一种新的并且可行的“民主测廉”模式,为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提供新的思路。
廉与廉实力的内涵
“廉”与“廉实力”的概念。战国期间,《周礼·天官冢宰》对官吏的评判和考核标准便已以“廉”为核心:“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由此可见,“廉”乃为官之本,必须具备善行事、通政令、忠职守、正品行、严执法等能力和品格,才算是“廉”。
所谓企业廉实力,是指企业通过以“廉”为组织、管理和行为的核心理念和基本准则,从而获得的在同等竞争中处于 优势地位的能力。廉实力属于企业软实力的范畴,但它更直接地关系到核心竞争力的建设水平。软实力和廉实力的提升,都可以促进本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比较有 利的位置。
只有科学地评估企业的廉实力,才能够正确地了解企业自身状况及其面临风险,只有采用统一的标准和方法,才能对 企业的廉实力做出正确的评估。该指标体系由盈利能力评价指标、内部控制评价指标和廉洁从业评价指标等3个一级指标构成。同时,分别针对不同一级指标的特点 及影响因素,本文确定16项二级指标,其中6个定量指标,10个定性指标。
国有企业廉实力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根据本文建立的国企廉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盈利能力、内部控制和廉洁从业三个方面。其中,盈利能力评价指标 下包含生产经营能力、资产盈利能力、所有者投资盈利能力、市场情况和企业创新能力等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下还可以细分为若干三级指标;内部控制和廉洁从业评 价指标下的层次虽然相对较少,但也各有侧重。由此,可以构建国企廉实力风险预警的层次分析模型。
建立层次模型之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即可确定模型中各元素的权重,表示该元素在廉实力评价体系中的总体贡 献大小。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其它方法计算得到各个指标的数值后,分别乘以由层次分析法得到的相应权重,然后合计,即可得到最终的综合性评价指标值。根据 企业廉实力评价,可以把企业状态分为4种状态:企业在行业竞争中处于明显优势状态,可用“蓝灯”表示;企业在行业竞争中略有优势状态,可用“绿灯”表示; 企业在行业竞争中处于比较劣势状态,可用“黄灯”表示;企业在行业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甚至面临危机,可用“红灯”表示。
通过廉实力评价来促进国有企业管理提升
加强权力制约,实施科学决策。以廉为本,就是要求企业领导要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廉实力建设强调的是民主科学决策和规范制度体系,就是要减少领导者不合理行使权力的机会从而降低企业管理风险。
完善经营激励机制,优化绩效考核体系。构建和提升廉实力,最终还是要落到提升企业竞争力上来,因此完善经营激励机制、优化绩效考核体系,是非常必要的手段。
做实内部审计,加强外部监督。要保证企业廉实力不受腐蚀和损害,就必须加强内部和外部的监督。作为内部监督的一种重要手段,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
总之,通过对我国国有企业监管模式的演变过程和当前现状的分析,结合正在大力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 动,针对企业内部现状及问题,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廉洁从业融入一体。平时只发放一定数量的廉实力问卷调查表,通过一定的大计算方法,使廉实力的评价成为柔 性监督的尝试,对推进我国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内部控制进程,加强民主监督,深化反腐倡廉工作提供一种新的尝试,以求对相关工作的开展产生一定的积极 作用。(国资委纪委 黄宝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