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出宣传教育新气象
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是中央纪委在新形势下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也是纪检监察机关新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贯彻“三转”要求,在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中实现快转、真转,转到实处、转出新局面,为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有力的思想文化支撑。
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认识不转变,“三转”很可能是口转心不转、机构名称转职责定位不转,或者是虚转、空转。目前,有的纪检监察干部思想上存在不想转的倾向,不愿意主动从多年来一直开展但不属于主业主责的一些宣传教育工作中脱离出来,或者不会转,存在畏难、观望情绪。纪检监察机关要采取多种措施和形式,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精神,充分认识到“三转”是纪检监察机关职责所在、形势所需、改革所向,其核心是依据党章和行政监察法,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心任务,更好地履行监督执纪问责主业,这抓住了当前纪检监察工作的关键和要害,对于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纪委的部署要求上来,切实增强推进“三转”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领导、加大力度、加快节奏,在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中转出新气象、转出新成效。
转变思路,主动发声。纪检监察机关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按照“三转”要求,进一步厘清思路、明确方向,把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紧围绕主业主责主动发声、抢占先机,为惩治腐败造声势、聚人心。打好“舆论战”,坚持弘扬主旋律、以正面为主,组织开展一系列有深度、有力度、有影响,立体式、全方位、多时段的宣传报道活动,集中宣传全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任务、做法成效,形成舆论强势,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反腐败斗争必胜的信心;打胜“持久战”,在指名道姓公开曝光国内违纪违法典型案件,形成高压震慑的同时,充分调动一切资源,利用生动鲜活的案例报道反映国外的腐败情况,引导干部群众认识腐败问题的普遍性,正确看待我国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打赢“阵地战”,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协作,主动设置议题,强化权威发布,放大纪检监察声音;打响“技术战”,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宣传载体,改版升级门户网站,开通廉政微博、微信,借助专家学者等各方面的力量,扩大党风廉政宣传的社会影响力。加强党风廉政教育,重视先进典型示范引导,深入挖掘、宣传党员干部的廉政事迹,以身边的典型教育身边的人;重点利用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针对不同群体分类分层地开展体验式、启发式的教育活动,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注重廉政文化建设,积极开展特色廉政文化创建活动;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历史廉政文化,协调指导基层群众开展乡土廉政文艺活动,把廉政文化渗透到社会各领域,融入到党员群众的工作生活中,提升廉政文化的渗透力、感染力。深化网络舆情信息工作,通过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加强培训,强化信息员队伍建设,提升工作规范化水平,提高研判能力,强化日常监控,制定处置预案,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
优化方法,注重协调。科学的方法是推动“三转”真正落实的“杠杆”,是破解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实践难题的“钥匙”。“三转”明确了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责定位、主业主责,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应随之转变。在保持人员编制总数不变又加大办案力量的情况下,纪检监察机关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不能唱独角戏、一竿子插到底,更不能大包大揽、包打天下,要紧盯主业主责找准定位、正确履职,处理好各负其责与组织协调的关系,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摆正位置、收缩战线,聚焦纪检监察机关中心任务,把不该管的、管不好的事项交还给相关职能部门,轻装上阵、收指成拳,集中精力种好自己的党风廉政宣传教育“责任田”。建立机制、主动协调,充分利用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联席会议等有效平台,借船出海、整合力量,切实发挥职能部门和媒体的优势,形成工作合力。加强沟通指导,强化同级之间、上下级之间的沟通联系,并结合实际转化为有效的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制度措施。善于总结提高,及时提炼、升华“三转”实践中的创新性举措、亮点工作,并进行普遍推广。强化自身宣传,树立纪检监察机关不是神秘机关的开放思维,组织开展纪检监察机关公共形象宣传,主动介绍相关情况,不断提高工作透明度,让社会各方面了解认识纪检监察机关,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海南省纪委、监察厅 廖光普 李红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