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接访工作的几点思考
接访是受理纪检监察信访举报的重要渠道,通过接访,我们直接面对人民群众,直接答疑解惑,直接收集问题线索。在接访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上访群众心存怨气,对某某干部违纪问题义愤填膺;有的着急焦躁,对侵害自己利益的问题愤愤不平;有的戾气十足,以为自己抓住某干部的“小辫子”,要求纪委监委立即查处。对此,除了要按照信访接待有关规定,引导群众依规依纪依法反映问题以外,对如何有效接访、如何有效解决群众信访问题,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精准研判,明确受理范围,让群众安心
当前,人民群众对纪检监察机关期望越来越高。在接访过程中,遇到很多不属于纪检监察机关受理范围的信访问题,而且,这些问题都是业务内外交织,比如财务公开类问题涉及农村党员干部违反财经纪律问题,征地拆迁类问题涉及基层干部截留挪用补偿金问题,涉法涉诉类问题涉及司法机关执法不公、徇私舞弊等问题。
对此,一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明确纪检监察信访举报的受理范围。对业务内的信访举报问题一定受理,对业务范围外的信访问题,要求提供转化为信访举报问题的进一步证据材料。比如财务公开类问题,群众举报该村财务不公开,村干部肯定吃私贪污。我们在接访过程中,一边引导群众到镇经管站咨询反映财务公开问题,一边要求提供村干部违纪的具体问题线索。二要精准分析研判,准确答复信访人,属于纪委监委受理范围的举报问题我们一定受理,但是对不属于的问题我们不能硬揽。尤其是涉法涉诉类问题,群众举报司法判决或执行不公,工作人员存在徇私舞弊行为。我们首先要说明,涉法涉诉问题不属于纪委监委受理范围,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行为的查处机关是检察院,纪委监委受理违纪问题的信访举报,比如工作态度恶劣、工作日饮酒等问题。三要和声细语,不能颐指气使,站在群众角度分析问题,让群众感觉是找到“主心骨”,尽管有的问题不属于纪委监委受理范围,但是我们可以帮忙协调解决,道理一定要讲清楚,让群众安心。
二、规范接待,明确答复反馈,让群众放心
现阶段,群众来访都是“我要举报”,不是“我会举报”。有的信访群众对举报问题道听途说、粗制滥造,听见刮风就感觉要下雨,气势冲冲要来举报,我们接待后,对举报问题的具体情况却支支吾吾,说不上所以然,有的甚至恼羞成怒,声称你们包庇,要去上级举报。
遇到这样的群众,我们不能置气,要站在对方角度规劝。首先要讲明一点,纪委监委和信访人的目的一致,都是要“打虎”“拍蝇”,让信访人心平气和听我们讲道理。其次,要讲明举报问题具体情况的重要性,举报问题要成为问题线索,就好比酿酒榨油,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纪委监委办案也需要按照规定程序,我们不能冤枉一个好人,但也绝不放过一个坏人。最后,要明确告诉信访人,因为你是实名举报,所以一定答复反馈,希望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实际工作中,我们规范接待群众来访,是查处举报问题、化解信访问题的重要一步。
三、因循利导,明确来访意图,让群众暖心
在接访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很多来访群众是“被迫”而来。有的是家庭困难,补助款、救济款被克扣,有的是遇事不公,被推诿、被踢皮球,也有的是各种利益自己没得但别人得到,自己气不过后来举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处理这些信访举报,引导群众通过合法渠道,获得自己应有利益很关键,不能只顾“信访”不顾“群众”。
我曾经接待过一名来访群众,他是一名残疾人,左眼失明,右手残疾,六十多岁,独居,无儿无女,一直靠低保金维持生计,但是由于脾气古怪、和村里人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好,村里党员评选低保名额时,他的低保待遇被取消。他一边哭,一边跟我说,我没有低保活不下去了。这件事其实不属于纪委监委受理范围,但当我明白他的意图后,我认为他作为一位困难群众,应该获得相应补助。在请示领导后,我明确告诉他,这件事情要找当地党委来解决,并当他面打电话给乡镇纪委书记,让乡镇协调解决。当时,这位老人很感激我,感觉我为他在乡镇里说了话,临走的时候,一直拉着我的手不放。后来我打听到,乡镇安排给他发放民政救助款,这位老人再也没有外出上访过。
古语有云:“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封建社会的官员都有这样的觉悟,身为共产党员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来访群众呢?每当我坐在接访窗口前,等待群众来访反映问题时,会经常想我的接访工作合格不合格?领导认可不认可?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我认为,这三个标准就好比三步阶梯,只有追求最高标准,最大范围和限度争取来访群众满意,才能不辱信访使命,肩负起应有责任。(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纪委监委信访室 张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