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交叉巡察工作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巡视巡察工作的全覆盖,巡察工作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为破解“熟人社会”的干扰,交叉巡察这种彰显“利剑”威力的工作方式被各级党委广泛采纳和使用。在参与了两轮交叉巡察工作后,本人收获了点滴启示和感悟。
一、要深刻理解交叉巡察的涵义
古往今来,“交叉”一词被普通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对于为政从事而言,更是广泛运用“交叉”这种工作方法。党的十八大对巡视巡察这项党内监督工作作了战略性安排。特别是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了要在市县党委建立巡察制度,使巡视巡察工作无死角、全覆盖,从而加大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力度。在大势所趋之下,“交叉”这种简单而有意义的工作方法,也被巧妙地运用到巡察工作中。个人理解,“交叉巡察”就是交换巡察对象,重组巡察工作人员来发现问题的一种巡察工作方式。概括起来,大致有互换式、推磨式、混合式三种模式。
二、要充分认识交叉巡察的重要作用
有利于破解“熟人社会”问题。文明中国历来是礼义之邦。是一庞大的“人情社会”,注重的是礼尚往来。特别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受宗教信仰、家庭、宗教关系影响,“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人情往来很难避免,从而导致了回避难。实践证明,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交叉巡察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手段。
有利于提升巡察干部素质。开展异地交叉巡察派出单位对巡察人员都是高标准、严要求,精挑细选,优中选优,精心组合,尽最大可能展示本地区的能力和水平。对派出人员来说 ,更是一次难得的提高和磨练。通过到异地或其它部门巡察,巡察干部能够相互交流工作经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也能学习和借鉴被巡察单位的优点和经验,能有效促进巡察干部整体素质的提升。
有利于客观公正的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巡察工作的生命线。交叉巡察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破解亲情、友情、人情的干扰,有利于巡察组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查找和发现问题,高质量地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
三、开展交叉巡察工作要妥善处理的几个问题
要加强沟通与协调。外出交叉巡察人地两生,思维模式、工作方法、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等对巡察工作的开展都会产生影响。交叉巡察组要放下架子,摆正位置,主动与当地党委、政府、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和当地巡察办沟通协调,获取最大的工作上的理解和支持,早日进入角色开展工作。尤其是对当地的一些曾经的老领导、老同事、战友、同学等更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加强联系和沟通。这不是“拜码头”、拉关系,很大程度上在体现尊重的同时,获取了对巡察工作的动力。
要重视业务培训。巡察业务培训是工作流程中必不何少的环节。巡察专员不是“万事通”,对于陌生领域的巡察,如果不吃透业务,由“门外汉”变成行家里手,想高质量完成巡察任务是很困难的。我们在对某旗住建局人防系统领域开展专项巡察的时候,进驻前对人防领域的业务和行业风险点一无所知。小组成员一筹莫展,心理压力非常大。大家起早贪晚从学习《人民防空法》和《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人民防空法>办法》入手,逐字逐句学习、深研细究,记背结合。大家结合实例争论、探讨,在短短十几天内基本掌握了人防系统的业务知识,达到了能按“三个聚焦”开展工作的要求。这种“干中学、学中干”,干学相长的方法行之有效。
要高度重视巡察组自身建设。交叉巡察组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工作方式和方法、平时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都在引起人们的关心和关注。它既关系到巡察组的形象,更体现着派出单位党组织的风采和威望。巡察组要从思想政治建设入手,充分利用好临时党支部会议和组务会议,加强政治和业务培训,及时对阶段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扎实稳妥地推进工作开展。
要严格把握每个流程,做到善始善终。交叉巡察组日常工作要从细微之处做起,谈话记录的整理、问题底稿的制作、专项报告和综合报告的形成,要及时跟进、不拖沓、不应付,该归档的归档,该销毁的销毁。在意见反馈环节结束之后,将这些软件电、纸版整体移交给当地巡察办。为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打好基础。
新时代对巡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交叉巡察这种工作方法能有力推动巡察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更能彰显巡察“利剑”的威力。(突泉县委巡察办第一巡察组组长 于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