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访举报情况调查与分析
【清廉网】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强调,要深化拓展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整治,持续严惩民生领域腐败。当前,县市区尤其是县市的信访举报总量的“大头”来源于农村基层,做好农村信访举报工作,对提高惩治“蝇贪”效能意义重大。
农村群众信访举报问题中,反映党员干部徇私舞弊、优亲厚友、惠农资金与民争利等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占绝大多数。这些问题极大影响了党和政府在基层群众心中的公信力,也反映出当前的农村信访举报工作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值得引起高度关注。
一、存在的问题
(一)反映问题多为业务内外交织。当前,群众反映问题“质量”普遍不高。农村信访举报问题中有关财务公开、土地征迁及涉法涉诉等纪检监察业务范围外的问题较多,且多与反映基层干部其他违纪违法问题相互交织,如财务公开类问题涉及农村党员干部违反财经纪律问题,征地拆迁类问题涉及基层干部截留挪用土地及地上附作物补偿金问题,涉法涉诉类问题涉及司法机关执法不公、徇私舞弊等问题。
(二)普遍信上不信下。农村信访举报中,反映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问题占绝大多数,且大部分来访群众未到乡镇一级反映问题,或对乡镇处理结果不服,普遍认为乡镇干部会包庇村干部,对反映的问题处理不公或者故意拖延处理,存在信上不信下的心理。
(三)个别信访举报化解困难。有的群众为“举报”而举报,尤其是对涉及自己切身利益的问题,不如意就认为存在问题,不满足就开始信访举报。对此,除了要针对举报问题进行核查外,还要反复做其思想工作,讲解政策、了解“内心”、化解纠结,个别信访举报问题存在反复性,信访人不认可调查结果,但也提供不出有效证据,化解工作困难。
(四)缠访闹访出现反弹。当前,业务范围外信访、缠访闹访等“难题”较为突出,有的业务范围外的信访问题,在说明不属于纪委监委受理后,信访人出现了缠访闹访的现象。还有极少部分群众把信访举报当作争取利益的手段,只要不满足要求就缠访闹访,影响正常信访秩序。
二、主要原因
(一)农村各种利益纠纷问题突出。近年来,全国各农村先后经历了“两委”换届选举、监察委成立等大要事,村委会干部被纳入市监委的监察对象,各种利益纠葛纷繁复杂。有的新当选村“两委”班子成员,追究上届班子成员的经济问题,有的村民落选后,把矛头指向当选的村干部,有的准备参加选举的村民,借向纪检部门进行举报,以图打击对手。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各种惠农资金、项目涌入农村,有的党员干部借机谋取私利,造成农村信访举报量大增。
(二)信访问题处置效率不高。有的农村信访举报问题涉及年代久远,关键证据灭失,取证认证十分困难。有的农村群众文化素质不高,反映问题表述不清,或道听途说,调查人员难以获取实质内容。有的信访人要求不切实际,提供证据不足,或以信访举报来实现个人目的,处理十分困难。这些因素导致农村信访问题线索成案率、办结率和结服率均偏低,有的群众对调查结果不满,但提供不出新的证据材料,造成重信重访和越级访增多。
(三)基层监督作用发挥不力。目前,部分乡镇纪检干部办案经验不足、业务能力有限,大部分乡镇纪委没有办案专用的谈话室,“软、硬”件均需进一步改善。村级纪检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虽已设置,但因能力水平、业务素质、熟人意识等因素,严重制约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甚至形同虚设,在村级事务监督中弄虚作假、逃避监督,作风问题严重,使监督流于形式,得不到群众的信任。
(四)政策法规宣传力度不够。由于信访举报政策法规宣传内容形式单一、覆盖面过窄等,农村群众不能有效区分纪检监察业务范围内外问题,导致“不会举报”问题突出。还有的群众经常质疑自己的信访举报是否得到有效处置,因而出现不定期到各级纪委信访了解情况,有的甚至出现了缠访闹访。
三、对策措施
(一)深入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建议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围绕信访举报工作,深入开展专项治理行动,进一步压实基层党委主体责任,严格落实首办责任制,对信访举报问题第一时间进行调查处置。加大考核通报力度,提高对越级访的重视程度,做好越级访隐患排查化解工作。同时,督促指导基层转变工作思路与作风,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用心用情用力把矛盾纠纷、信访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健全农村信访举报处置机制。一是不断规范农村信访举报工作流程, 严格执行《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检举控告工作规则》等相关制度规定,进一步加强乡镇纪委谈话室、接待场所等规范化建设。二是加强乡镇监督管理。乡镇党委书记要对信访举报问题亲自安排调查,亲自与重点信访群众面对面了解情况。乡镇纪检干部要主动适应新的形势要求,立足岗位职能,加强业务学习和实践锻炼,全面提升接待群众、分析研判、督促检查等方面能力。三是探索发挥村级监督力量。努力探索发挥村级纪检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将村务财务公开、农村账目查询等容易解决的信访举报问题解决在村一级。
(三)强化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加强党纪法规教育和廉洁履职教育,着力提高党员干部整体素质,将农村党员干部,尤其是村“两委”干部在村级事务决策、管理的具体表现纳入年终考核管理。同时,要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大力整治“软、弱、涣、散”党支部,采取“村企联合”、“驻村包片”等方式,在推进基层全面从严治党上聚神聚力聚焦,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发现和推动解决“微腐败”问题。
(四)健全信访政策法规宣传机制。一是加强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新平台,采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宣传纪检监察信访举报相关政策法规,引导群众信访从“我要举报”转变为“我会举报”。二是规范信访举报程序,实行动态式台帐登记管理,务必使信访举报问题处置的每一个步骤都有据可查、有据可依,确保每一起信访举报件“事事有着落”、“件件有结果”。三是重视答复反馈。对实名信访举报问题,要在调查处理到位的基础上,及时答复反馈;对匿名信访举报问题,要将调查结果及时在村党员大会、村民大会上予以公开。(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纪委监委信访室 张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