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为自己开具“清廉处方” 人人助力“清廉医院”建设
“防病治病皆是使命,生人熟人一样热情。”这是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医生刘朝辉给自己开出的一张“清廉处方”,蓝色墨水书写的处方笺字迹端正,贴在案头时刻提醒他廉洁行医。这样的处方笺该院每个党员医生都有一张,配上照片贴在办公桌上,既作出公开承诺,也接受群众的监督。
除了医生个人,该院每个科室也有一份自己的“清廉处方”,对照《北仑区人民医院廉洁风险点运行及防控措施》,列出了从基建、采购、财务、人事等相关方面的制度规定和操作规范,形成个性化清廉履责清单。
“清廉处方”净化了医德医风,规范了权力运行,让清廉意识在医务人员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去年,北仑区人民医院的病人满意度达到82.77%,连续6年呈上升趋势。
实行药品采购“三盲”遴选,盯牢风险点
作为北仑最大的综合性医院,该院每年各类药品、耗材、设备和服务的采购金额高达数亿元,尤其是药品采购涉及的资金量大、专业性强,是医院廉洁风险的高发环节,也是监督监管的难点。
去年8月,北仑区人民医院实行了内部机构改革,将原本分散在设备、总务等不同部门的采购权分离出来,由专门成立的采购部负责。采购部副主任虞挺峰介绍,改革后,一般项目的采购由采购部执行,后期验收则由医工部负责,重大项目还需要多部门联合验收。采购权与验收权的分离,强化了药品采购的监督,避免了以前各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廉政风险。
同时,该院采购部的18条正负清廉履责清单进一步明确了采购行为界限,对新药品引进和老药品淘汰等事项,实行事先不确定专家和遴选内容、遴选时不显示药品生产厂家的“三盲”遴选,并进行专业评估。
“每次讨论新药引进都是临时通知,并规定只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专家投了赞成票,才会引进这种药品,避免了医生和医药公司相互串通。”内分泌科主任胡咏梅说,院内100多名医疗专家组成了专家库,每次进行新药遴选,药剂科和监察室会提前半小时从专家库中随机抽选,临时通知十余名专家参会,投票过程中还特地隐去药品生产厂家等商业信息,最大限度保证结果客观、公正。
通过“三盲”遴选,从源头上规范了药品遴选流程,最大程度阻断了药品商家的寻租可能。
推出临床医疗审方平台,管牢百姓“救命钱”
“给药途径不合适,本品宜嚼服给药。”“适应症不适宜,本品适用于脑梗死后遗症、脑出血后遗症、脑动脉硬化症等。”在北仑区人民医院推出的临床医疗审方平台,医生开出的每个处方,都要先经过这位“电子监督员”的审查,确认开出的每种药品在用法、用量和适应症上没有纰漏后,才能顺利开出一张处方单。
药剂科负责人介绍,审方平台不仅能对医疗处方进行纠错,还能防腐保廉。医院通过在后台设置好不同药品的最高用量,防止了药品的多开滥开,比如对杜冷丁等麻醉药品,审方平台直接设置为一人一天只能开一支,有效遏制了“药品回扣”和非法药品倒卖等问题。
审方平台推出后,处方审核率由原来的6.8%上升至100%,确保每个处方都经过严格的审核,从根源上挤压了“药品回扣”的操作空间,降低了群众的医疗费用。2018年,该院CMI(反映疾病疑难程度)指数在全省同级医院中排名第17的情况下,门急诊和住院均次费用明显下降,处于全市同级医院最低水平。
推出“小纪走一线”小班课堂,全员接受清廉教育
今年年初,北仑区人民医院推出“小纪走一线、廉情面对面”活动,医院纪委书记谢雪飞深入到临床一线科室,与医务人员面对面开展小班化的廉情交流。
“一岗双责”究竟该怎么做,收到患者红包该如何处理... “面对面”的廉情交流成了“清廉小课堂”,谢雪飞耐心听、认真答,清廉底线在大家心中变得越来越清晰。她说,“只有走进一线,才能深入了解医护人员在服务群众、践行清廉方面的问题,真正有的放矢,提出针对性举措,让清廉教育入脑入心、取得实效。”
今年,有位患者以手机话费的形式,向一名妇科医生送了500元红包。回想起“清廉小课堂”里讲过的处理办法,这位医生没有犹豫,马上取出500元现金缴到该患者的住院预交款账户,并打电话告诉患者,“好意心领了,但红包绝不能收,手术一定尽力做好”。
此外,北仑区人民医院还积极打造医院的清廉文化,推行“清廉仑医”人人承诺,在每个病区入口挂设“严禁收受红包、禁止医药代表进入”等拒收红包提示牌和行风监督电话,每年开展“清廉文化月”活动,通过清廉讲堂、知识竞赛、书画摄影、医者廉声、警示案例、清风提醒等多种形式,把清廉融入到医院的各项工作中去,让清风正气浸润每一名医务人员。(陈荔 虞艳妍)
(宁波市纪委监委)